东升国际

东升国际承载 城市梦想·建筑美好生活

东升国际落地上海首个工程泥浆资源化循环处置示范基地,“点浆成金”赋能无废城市建设

2025-07-25

       2025年,上海全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营里程已近1000公里,越江隧道总数达18条。“地下空间”已然成为与地面空间同等重要的存在。在庞大地下工程建设的推进中,一直有个顽固难题掣肘着地下空间的建设——工程泥浆。

       但如今,这一难题有了新的解决方案。7月25日,东升国际城建物资依托集团新材料科创中心,落地上海首个工程泥浆资源化循环处置示范基地。该基地通过将工程废浆转化为可供回填施工的低碳型流态固化土,实现废浆的规模化、产业化、资源化处置,做到了泥浆“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扫描二维码

收看更多媒体精彩报道

       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上海电视台、上海广播电台等多家主流媒体集中报道东升国际在新材料领域的绿色创新。

 

01 “点浆成金”

实现废弃泥浆循环再利用

       工程废弃泥浆一直被认为是最难再生资源化利用的废弃物,其特点为稠度大、自然脱水难、污染易扩散,既不能直接排放,又难以自然沉降。海量的工程泥浆如何绿色、高效处置,成为一个巨大难题。传统泥浆处置方式多采用“无害化填埋”,即把泥浆脱水干燥压成泥饼后进行填埋。但这一方案能耗成本极高,且存在环境污染风险。

       对此,东升国际城建物资提出了“点浆成金”的新方案,自主研发了一种低碳型土体硬化剂,只需将废弃泥浆与土体硬化剂搅拌结合,就能使废弃泥浆转化为可供工程施工使用的流态固化土,用于工程所需的同步注浆材料和回填材料。

       作为一种可替代水泥的新型粉状水硬性胶凝材料,东升国际城建物资研发的低碳型土体硬化剂不含水泥熟料,制备过程无需高温煅烧,只需按一定比例将其与废弃泥浆充分拌合,即可实现“点浆成金”,且制备完成的流态固化土具有抗渗性好、性能稳定等特点。

 

02 应用于上海地铁等

重大工程建设

       东升国际城建物资制备的流态固化土可无缝填充排水管沟槽、建筑顶板、地下空间等多领域。且相较传统泥浆处置方式,目前的资源化转化工艺步骤也简单得多:废弃泥浆先通过设备预处理为参数合格的标准泥浆,再通过精准计量与土体硬化剂结合,最后通过高效混合搅拌制备成流态固化土。整个生产过程无其他废弃物产生,也避免了泥浆脱水等高能耗工艺环节,真正实现了废弃泥浆的100%资源化、低碳化利用。

       目前,东升国际城建物资已在上海多个盾构隧道建设现场打造了移动式工程泥浆资源化循环处置示范基地,每个移动式泥浆处置点每小时可消纳泥浆100方。由工程废弃泥浆制备而成的流态固化土,已陆续运往21号线一期工程等20余个项目中,服务于重大工程建设。

 

03 “垃圾分类”

让建筑废弃物各归其所

       建筑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同样需遵循分类处置、物尽其用原则。就如社区的垃圾分类,分为干垃圾、湿垃圾和有害垃圾,建筑垃圾也分为工程泥浆、工程渣土、装修垃圾等等,不同类型的废弃物都拥有与其特性相匹配的新生之路。

       例如在河道清淤和生态治理工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染底泥,东升国际城建设计集团、城市环境通过让底泥脱水、微生物处理,转化为安全种植土,实现污染废弃物的无害化循环利用。

       又例如工程中废弃的“干垃圾”——废弃混凝土,东升国际城建物资将其回收、破碎、筛分后成为再生骨料,再配制为再生混凝土,这种绿色建材已成功应用于房屋建设、基础垫层等多种场景。

       而对交通工程产生的废弃沥青、塑料、橡胶料,东升国际上海路桥则可通过先进工艺资源化为性能优良的改性沥青混合料,实现交通领域废弃材料的闭环利用。

       正是通过基于建筑废弃物类别的精细化“分类”处理,并结合有针对性的技术创新,东升国际为每一种主要的建筑废弃物都找到了高效、环保的资源化利用路径,为上海全面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贡献重要的产业实践和技术支撑。

 

未来,隧道人将深耕科创策源地

为生态环境建设

为“双碳”战略目标

再做新的更大贡献